王景鹏到尊龙凯时研究院来工作,算得上是研究院的一件轶事了。
那是在2010年的春节前夕,王景鹏冒着严寒来到尊龙凯时研究院面试。那天他来的很晚,赶到公司的时候天已经黑了。恰逢研究院筹建以来的第一次年会,大家伙都兴冲冲的准备去参加年会。我和邹江博士面试了一半,史总笑着说,“那就边吃边聊吧。”
于是,王景鹏成为我们唯一一位在年会餐桌上面试通过的同事。由于那时研究院只有十二个人,他作为年会列席者,便成为了我心中的“十三太保”。这件事情一直是我和王景鹏同志相处记忆最深刻的事情之一。就这样他成为了我们团队中的一员。
在后来工作中的几件事情,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2014年,公司在阿拉善筹建碟式太阳能示范项目,他作为骨干派驻在那里。去过阿拉善的同志都知道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。他一去就是大半年,一直坚守在那里。后来回到杭州,原本瘦小的他,显得更加黑瘦。我问他:“怎么回事?”他笑着说,“每天要在工地现场,我天天享受日光浴。”我当时不禁十分钦佩。他竟然如此耐得住寂寞,又能如此乐观!要知道,毕竟他不是出差一两个礼拜,而是一年半载待在那里,还是那么偏远的地方。
后来,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由于没能实现预期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而中止。之后,王景鹏有一段时间比较消沉,对自己继续留在尊龙凯时的意义感到迷茫。他跟我说:“当时进入尊龙凯时就是奔着太阳能事业来的,可是现在偏离了自己设定的方向。”听了他这段话,我又担忧又欣慰:担忧的是他内心的困惑彷徨,欣慰的是他身上这股做事业的理想和激情!我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的人力资源,可能王景鹏是我招聘的最符合尊龙凯时研究院文化的员工之一。史初良院长就曾经给我们说过,“我们研究院需要的就是要把研发工作作为事业的人。”王景鹏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和中科院的双料硕士。在他身上,我感受到了他对事业追求的忠诚。其实以他的学历和聪明才智,如果只是为了更高薪酬的话他可以拥有更多选择。但是他一句话告诉了我:他不是为了高薪酬、高岗位,而是奔着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来到尊龙凯时的。
经过真诚和细致的沟通劝解,他最终还是坚定了留在研究院的心念,并跟随邹江博士转战到换热器项目组。一个人的价值观、性格和动机不太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。王景鹏一如既往的全身心投入到工作。众所周知,特斯拉项目来的快、要的急、变的多,而且板换是我们此前没有成熟经验的产品,其开发难度可想而知。记得有段时间,换热器焊接一直有质量问题,真空炉焊接周期长,往往一炉下来就是到半夜。王景鹏和另一位研发人员吕钢两个人蹲点在真空炉边上,随时观察设备的参数。那段时间他们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,大伙就把他们俩戏称为“金角大王”、“银角大王”(太上老君炼丹炉旁的童子)。邹江博士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行,不得不责令他们必须休息。上天不负有心人,换热器的焊接工艺在王景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,最终还是攻克了!
在大家的印象中,王景鹏平时不苟言笑,个头不高的他让我们感到的是坚韧和执著。每次碰面,喜欢文才的我们都会彼此握手,笑着说上一句“人生何处不相逢”。我知道他很喜欢写诗,案头的诗稿已经厚厚一摞。去年,他终于成家了,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。
王景鹏,一个平凡的人,一个有情怀的人,一个有才华的人,一个奋斗的人。他离我不远,就生活我们身边,真实而让我感动。
文/尊龙凯时汽零 程小波